性关系不存在
# 为什么性关系不存在
这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那一句著名的格言“根本没有性关系这种事情”,可以用来把握70年代拉康符号学的的一些精髓——尽管在70年代前拉康也有时候论及性关系,但不成啥理论
诚然,人们很自然由这句话联想到“发生性关系时领会的某种挫败”,然而,(我要在这里把话说的死一点)拉康在这里的要义在于勾勒出一种主体理论以处理大他者与享乐之间的张力
简短回答:因为能指没有性别,我们无法根据某个能指分类出男性女性。
性关系不存在指涉主体在象征秩序点位中的不稳定性,而符号只有寄生于某种生物学差异(我没有在说一种生物学决定论,而是一种“巧合”),才能设置自身的“性别”,但是这一设置需要不断维持
下面是详细回答
这个话题可以聊很多,但篇幅有限。
只是提供一个路径:
先抛弃一些庸俗爱欲,然后开扬弗洛伊德的神秘倾向,再把“性”添加一些观念论尤其是黑格尔的色彩,我们就能比较好的在拉康那令人头大的文本中定位“性”
接下来正面处理一些疑难
……分割线……
# 性差
“宇宙是这样一种地方,因为言说这一事实的关系,万事万物都成功地……导向了性关系的失败……无论是新婚颂歌、二重唱歌曲……还是信物交换,或者情书,都算不上性关系。它们都是围绕着这样一个事实:根本不存在性关系。 因此就有属于**男性的环绕它旋转的方式**,以及另一种方式,我不会现在指明,因为要在今年的详细论述中阐明它——这是一种女性方式,一种需要根据并非全部(not-whole)的逻辑阐述的方式。” (Encore 56-57)
如果说,有某种“性关系”,那么,存在“性别差异”则是其前提。
上面引文提到的正是后来的性差公式,还记得那张著名的图吗?
(; ̄O ̄)
快速复习一下,感兴趣可以自行查阅:
简而言之,由于有一个男人**全然豁免于菲勒斯的作用,所有其他的男人都完全顺服于菲勒斯的作用;由于没有女人全然豁免于菲勒斯**的作用,同样地,**没有女人完全顺服于菲勒斯**的作用。 在其中一个例子里,分裂被“外化”(它代表着一条界限或分离,这一界限或分离在“全部男性”的集合内,将那些被捕获于菲勒斯作用的人从那豁免于它的“一个人”中区分了出来);在另一例子中分裂则被“内化”(每一个女人都是内部分裂的:她的一部分顺服于菲勒斯的作用,她的另一部分则豁免于菲勒斯的作用)。《除不尽的余数》
也就是说,在这里对“性”的部署,就是“象征”铺设出来的关键。象征为了把自己绷住,他要对自己的“丑闻”进行一定的处理
对拉康,最终特征的性别差异的地位的象征空间不是两个实质性实体的反对,男性和女性,而是两种僵局的模式构成的象征秩序:如果我们要断言整个秩序,我们需要一个例外,而如果没有例外,秩序则是非-全(因为只有一个例外可以合计)。 《性与失败的绝对》第三章
总结一下,性是我们绝对的失败,是“意义”的否定。
为什么要有“性别差异”?因为象征秩序,或者说我们的符号学世界,他并不能白嫖一个同一性。但通过同一个僵局的分裂,一个“主体化”的过程,他得以大变活人
所以,对称互补的性关系,不存在。性关系,是“性”作为残破的一元的分裂的构型
他作为一个矛盾,因而不能用一个能指给出,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说他“不存在”(没法再现)
# 要有几个性别?
为啥只能有男女之别,而不能是多个性别呢?
在符号学上,这不是个符合的问题喔,因为:
简而言之,性别差异是它自身的元差异:不是男女的差异,而是性别差异的两种“功能”两种性别差异的区别:从男性的角度看,性别的差异是人类的普遍性和(女性)例外,而女性观点是(女性)非女性和(男性)不例外之间的差异。换句话说,性别差异并不是两种性别普遍性之间的差异(然后我们可以补充其他物种——跨性别者,等等。),但它是从性别的普遍性中分离出来的区别。 《性与失败的绝对》第三章
经过弗洛伊德反思的人,会知道自身的性别认同是通过——用一种比较潮的说法——对异性的凝视来构造的
然而,这一种思路很容易假设一种作为先天知识性别的分类学,先验主体性太草率地因为生物学而分化地内置一个分辨功能
我们要清楚,这里的“性关系”,指的是性别关系,但非生物学上的互补(繁衍需要不同性别),而是指象征秩序中的性别。拉康意义上的性别不是一种“身份”,而是去表征主体所处象征点位的差异(要把他放在结构主义运动中去思考)
换言之,生理女性当然可以是男性式的主体,不仅如此,她在不同场域的“性别”可以是不同的
这并不是在说,她可以玩游戏一样拟制一个性别认同。而是说,区分符号学性别的唯一方式就是通过主体与费勒斯(虽然更我想用“主人能指”…)之间的关系来确认
(亲爱的,你怎么看那只费勒斯?是中二少年还是小公主的心态?)
也就是说,那个群体中,她究竟在如何被“主体化”?而且!必须是在两个方式里二选一。
为毛不可以是三选一?四选一?因为这里的“选择”正是“阉割”,你只能选有的阉还是没得阉
在这里复杂程度更加上升了,再聊要聊到意识形态那边去了
“那么,歇斯底里是如何揭示出一个值得注意的真相?为了自身进行颠覆或是付诸行动(acting out)是不值得赞赏的……更确切地说,除了精神病之外的任何主体,都是分裂的。以不同的方式,所有分裂的个体都会遭受这一点。主人将之压抑在真理的位置。学院将之放置在被压抑的知识的位置。分析师询问它。但歇斯底里者居于其中;这是她在生活表面的阉割与话语下保留的勋章……正如后结构主义者所声称的那样,歇斯底里者不说自己是男人或是女人,差异是无所谓的……对她来说这是个非此即彼的问题。 这就是拉康主义的核心:非此即彼,要么是男性,要么就是女性。除非是在歇斯底里的痛苦中,任何人都不能选两边。两侧都是受苦而不是解放的位置。这就是拉康所关注的歇斯底里的真相。” ——拉格兰
因此,我们说性关系不存在,也是在说两种“性别”是像莫比乌斯环一样的关系
# 不存在主体间性
如果不补充这一部份,同好们很容易预设这一点:性关系单指异性关系
这是很合理的,因为同性似乎并没有“差异”,又何来“关系”一说?
然而,仔细研读文本,我们发现:
我们要把性别认同看成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
拉康反对某种“主体间性”的说法,他认为不存在主体间直接的关系,至少需要由大他者中介
在后期,他更进一步,认为在欲望关系中,相对于主体的是对象(客体),而非“另一主体”
xp问题难道没有很好地指出这一点吗?
他喜欢白毛红瞳,她萌金发双马尾。
如果反驳说自己喜欢的,其实是整体的人设,这当然没错。但是,在这里已经有一个解释学介入了,他已然是某种“回忆”的塑形
我们大胆些:
先行于这种解释学的——我们跳过这里的回溯性——神话般的“外隐”,局部客体,恰恰使得这种解释学得以可能。在这里,性别差异正在形成!
而解释学的产品则是“崇高客体”。这里,就是性别差异结束的时刻
在这里,“性关系不存在”指的是性别关系对于主体来说永远是非对称的
那么,主体间只能是互相自己安慰吗?
话也不能说死。根本不存在性关系……这难道不是一种自由的宣言吗?
客体与主体间有个幻象,穿越他,就是“去性化”,通往伦理学的道路
终于在那里,精神分析允诺你“爱”
引用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4007848/answer/2375897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