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明子对于哲学黑话的看法
学哲学必须超出日常语言。
日常话语中的结构都是意识形态化的。
绝大多数日常话语都是一种癔症话语,是一种歇斯底里的话语,是一种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的话语。
绝大多数的日常话语都不是主体本人在言说,而是被意识形态所俘获的人的言说。
这种意识形态都不能说是萨特意义上主动的、自由的自欺。
意识形态俘获下的庸人的话语都是一种被迫的自欺。
日常话语的语词,里面都隐含了一系列的本体论,认识论预设。
要把日常话语整个地悬置起来,要和日常话语拉开距离。
话语这个东西就等于意识形态铺设在语言活动底层的纵向结构。
横向的是langue,是语言本身的一个同时性的结构化机制。
历史的语用实践经验被语言意识形态化机制非历史化。
逻辑至上主义意识形态最终代表军事共同体的利益。
前符号化的=前本体论的=前先验框架的=前存在者的
你的思维不仅在认识世界,同时也在构造世界。
同一性质话语在不同语境下使用。
通用的哲学话语:观念论+主体主义存在论+辩证法+现象学+符号学+意识形态批判+精神分析
把这个门槛降低是不负责任的。
在进行智性探索的时候要摆脱日常生活的癔症性话语。
学哲学要从恋词癖开始,要以恋词癖结束。
层次1
用通行日常话语词汇表学哲学——最终走向意识形态
层次2
用哲学词汇的日常话语学习哲学——学习一门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就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对峙,用形而上的理念、秩序去统治日常世界
层次3
用哲学词汇表达哲学话语。
哲学话语是反日常话语的。
哲学词汇是从日常语词的缝隙中产生的。
用恋词癖学习哲学实际上是爱上这些词汇。
这个时候,哲学化身为这些词汇。
从而爱上这些哲学词汇相应的哲学领域。
爱屋及乌之后,要为一个词铺设一个另类的世界——形而上学
为一个词铺设一个另类的生命体验和历史后——观念论框架
无论是哪种情况,都把这个词从A升格成了Aism(A主义).
这就是恋词癖的意义,要从一个词到一个主义。
只能靠主体的狂热的爱。
哲学就是从恋词癖开始,爱上一个二元对立,爱上一个三元组,爱上一个四元矩阵,进一步爱上一个星丛,爱上一个结构,爱上一个辩证法机制,爱上一个世界,再进一步爱上生命。
从而获得一种哲学。
世界是在生存和历史的过程中被解构出来的。
Word——原初意志。
铺展有序的符号世界,它是开世的力量。
把一个词爱它把它变成一个主义,再通过实践把它变成一个理想,一段口号。
最终把这个词抛向绝对。
但不可纯粹自恋,停滞于此。
穷人的孩子用词包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