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也能看懂的context包详解:从入门到精通
哈喽,大家好,我是asong
。今天想与大家分享context
包,经过一年的沉淀,重新出发,基于Go1.17.1
从源码角度再次分析,不过这次不同的是,我打算先从入门开始,因为大多数初学的读者都想先知道怎么用,然后才会关心源码是如何实现的。
相信大家在日常工作开发中一定会看到这样的代码:
func a1(ctx context ...){
b1(ctx)
}
func b1(ctx context ...){
c1(ctx)
}
func c1(ctx context ...)
2
3
4
5
6
7
context
被当作第一个参数(官方建议),并且不断透传下去,基本一个项目代码中到处都是context
,但是你们真的知道它有何作用吗以及它是如何起作用的吗?我记得我第一次接触context
时,同事都说这个用来做并发控制的,可以设置超时时间,超时就会取消往下执行,快速返回,我就单纯的认为只要函数中带着context
参数往下传递就可以做到超时取消,快速返回。相信大多数初学者也都是和我一个想法,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思想,其取消机制采用的也是通知机制,单纯的透传并不会起作用,比如你这样写代码:
func main() {
ctx,cancel := context.WithTimeout(context.Background(),10 * time.Second)
defer cancel()
go Monitor(ctx)
time.Sleep(20 * time.Second)
}
func Monitor(ctx context.Context) {
for {
fmt.Print("monitor")
}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即使context
透传下去了,没有监听取消信号也是不起任何作用的。所以了解context
的使用还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就先从使用开始,逐步解析Go
语言的context
包,下面我们就开始喽!!!
# context
包的起源与作用
看官方博客我们可以知道context
包是在go1.7
版本中引入到标准库中的:
context
可以用来在goroutine
之间传递上下文信息,相同的context
可以传递给运行在不同goroutine
中的函数,上下文对于多个goroutine
同时使用是安全的,context
包定义了上下文类型,可以使用background
、TODO
创建一个上下文,在函数调用链之间传播context
,也可以使用WithDeadline
、WithTimeout
、WithCancel
或 WithValue
创建的修改副本替换它,听起来有点绕,其实总结起就是一句话:context
的作用就是在不同的goroutine
之间同步请求特定的数据、取消信号以及处理请求的截止日期。
目前我们常用的一些库都是支持context
的,例如gin
、database/sql
等库都是支持context
的,这样更方便我们做并发控制了,只要在服务器入口创建一个context
上下文,不断透传下去即可。
# context
的使用
# 创建context
context
包主要提供了两种方式创建context
:
context.Backgroud()
context.TODO()
这两个函数其实只是互为别名,没有差别,官方给的定义是:
context.Background
是上下文的默认值,所有其他的上下文都应该从它衍生(Derived)出来。context.TODO
应该只在不确定应该使用哪种上下文时使用;
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使用context.Background
作为起始的上下文向下传递。
上面的两种方式是创建根context
,不具备任何功能,具体实践还是要依靠context
包提供的With
系列函数来进行派生:
func WithCancel(parent Context) (ctx Context, cancel CancelFunc)
func WithDeadline(parent Context, deadline time.Time) (Context, CancelFunc)
func WithTimeout(parent Context, timeout time.Duration) (Context, CancelFunc)
func WithValue(parent Context, key, val interface{}) Context
2
3
4
这四个函数都要基于父Context
衍生,通过这些函数,就创建了一颗Context树,树的每个节点都可以有任意多个子节点,节点层级可以有任意多个,画个图表示一下:
基于一个父Context
可以随意衍生,其实这就是一个Context
树,树的每个节点都可以有任意多个子节点,节点层级可以有任意多个,每个子节点都依赖于其父节点,例如上图,我们可以基于Context.Background
衍生出四个子context
:ctx1.0-cancel
、ctx2.0-deadline
、ctx3.0-timeout
、ctx4.0-withvalue
,这四个子context
还可以作为父context
继续向下衍生,即使其中ctx1.0-cancel
节点取消了,也不影响其他三个父节点分支。
创建context
方法和context
的衍生方法就这些,下面我们就一个一个来看一下他们如何被使用。
# WithValue
携带数据
我们日常在业务开发中都希望能有一个trace_id
能串联所有的日志,这就需要我们打印日志时能够获取到这个trace_id
,在python
中我们可以用gevent.local
来传递,在java
中我们可以用ThreadLocal
来传递,在Go
语言中我们就可以使用Context
来传递,通过使用WithValue
来创建一个携带trace_id
的context
,然后不断透传下去,打印日志时输出即可,来看使用例子:
const (
KEY = "trace_id"
)
func NewRequestID() string {
return strings.Replace(uuid.New().String(), "-", "", -1)
}
func NewContextWithTraceID() context.Context {
ctx := context.WithValue(context.Background(), KEY,NewRequestID())
return ctx
}
func PrintLog(ctx context.Context, message string) {
fmt.Printf("%s|info|trace_id=%s|%s",time.Now().Format("2006-01-02 15:04:05") , GetContextValue(ctx, KEY), message)
}
func GetContextValue(ctx context.Context,k string) string{
v, ok := ctx.Value(k).(string)
if !ok{
return ""
}
return v
}
func ProcessEnter(ctx context.Context) {
PrintLog(ctx, "Golang梦工厂")
}
func main() {
ProcessEnter(NewContextWithTraceID())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输出结果:
2021-10-31 15:13:25|info|trace_id=7572e295351e478e91b1ba0fc37886c0|Golang梦工厂
Process finished with the exit code 0
2
我们基于context.Background
创建一个携带trace_id
的ctx
,然后通过context
树一起传递,从中派生的任何context
都会获取此值,我们最后打印日志的时候就可以从ctx
中取值输出到日志中。目前一些RPC
框架都是支持了Context
,所以trace_id
的向下传递就更方便了。
在使用withVaule
时要注意四个事项:
- 不建议使用
context
值传递关键参数,关键参数应该显示的声明出来,不应该隐式处理,context
中最好是携带签名、trace_id
这类值。 - 因为携带
value
也是key
、value
的形式,为了避免context
因多个包同时使用context
而带来冲突,key
建议采用内置类型。 - 上面的例子我们获取
trace_id
是直接从当前ctx
获取的,实际我们也可以获取父context
中的value
,在获取键值对是,我们先从当前context
中查找,没有找到会在从父context
中查找该键对应的值直到在某个父context
中返回nil
或者查找到对应的值。 context
传递的数据中key
、value
都是interface
类型,这种类型编译期无法确定类型,所以不是很安全,所以在类型断言时别忘了保证程序的健壮性。
# 超时控制
通常健壮的程序都是要设置超时时间的,避免因为服务端长时间响应消耗资源,所以一些web
框架或rpc
框架都会采用withTimeout
或者withDeadline
来做超时控制,当一次请求到达我们设置的超时时间,就会及时取消,不在往下执行。withTimeout
和withDeadline
作用是一样的,就是传递的时间参数不同而已,他们都会通过传入的时间来自动取消Context
,这里要注意的是他们都会返回一个cancelFunc
方法,通过调用这个方法可以达到提前进行取消,不过在使用的过程还是建议在自动取消后也调用cancelFunc
去停止定时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withTimeout
、WithDeadline
不同在于WithTimeout
将持续时间作为参数输入而不是时间对象,这两个方法使用哪个都是一样的,看业务场景和个人习惯了,因为本质withTimout
内部也是调用的WithDeadline
。
现在我们就举个例子来试用一下超时控制,现在我们就模拟一个请求写两个例子:
- 达到超时时间终止接下来的执行
func main() {
HttpHandler()
}
func NewContextWithTimeout() (context.Context,context.CancelFunc) {
return context.WithTimeout(context.Background(), 3 * time.Second)
}
func HttpHandler() {
ctx, cancel := NewContextWithTimeout()
defer cancel()
deal(ctx)
}
func deal(ctx context.Context) {
for i:=0; i< 10; i++ {
time.Sleep(1*time.Second)
select {
case <- ctx.Done():
fmt.Println(ctx.Err())
return
default:
fmt.Printf("deal time is %d\n", i)
}
}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输出结果:
deal time is 0
deal time is 1
context deadline exceeded
2
3
- 没有达到超时时间终止接下来的执行
func main() {
HttpHandler1()
}
func NewContextWithTimeout1() (context.Context,context.CancelFunc) {
return context.WithTimeout(context.Background(), 3 * time.Second)
}
func HttpHandler1() {
ctx, cancel := NewContextWithTimeout1()
defer cancel()
deal1(ctx, cancel)
}
func deal1(ctx context.Context, cancel context.CancelFunc) {
for i:=0; i< 10; i++ {
time.Sleep(1*time.Second)
select {
case <- ctx.Done():
fmt.Println(ctx.Err())
return
default:
fmt.Printf("deal time is %d\n", i)
cancel()
}
}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输出结果:
deal time is 0
context canceled
2
使用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既可以超时自动取消,又可以手动控制取消。这里大家要记的一个坑,就是我们往从请求入口透传的调用链路中的context
是携带超时时间的,如果我们想在其中单独开一个goroutine去处理其他的事情并且不会随着请求结束后而被取消的话,那么传递的context
要基于context.Background
或者context.TODO
重新衍生一个传递,否决就会和预期不符合了,可以看一下我之前的一篇踩坑文章:context使用不当引发的一个bug
# withCancel
取消控制
日常业务开发中我们往往为了完成一个复杂的需求会开多个gouroutine
去做一些事情,这就导致我们会在一次请求中开了多个goroutine
确无法控制他们,这时我们就可以使用withCancel
来衍生一个context
传递到不同的goroutine
中,当我想让这些goroutine
停止运行,就可以调用cancel
来进行取消。
来看一个例子:
func main() {
ctx,cancel := context.WithCancel(context.Background())
go Speak(ctx)
time.Sleep(10*time.Second)
cancel()
time.Sleep(1*time.Second)
}
func Speak(ctx context.Context) {
for range time.Tick(time.Second){
select {
case <- ctx.Done():
fmt.Println("我要闭嘴了")
return
default:
fmt.Println("balabalabalabala")
}
}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运行结果:
balabalabalabala
....省略
balabalabalabala
我要闭嘴了
2
3
4
我们使用withCancel
创建一个基于Background
的ctx,然后启动一个讲话程序,每隔1s说一话,main
函数在10s后执行cancel
,那么speak
检测到取消信号就会退出。
# 自定义Context
因为Context
本质是一个接口,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实现Context
达到自定义Context
的目的,一般在实现Web
框架或RPC
框架往往采用这种形式,比如gin
框架的Context
就是自己有封装了一层,具体代码和实现就贴在这里,有兴趣可以看一下gin.Context
是如何实现的。
# 源码赏析
Context其实就是一个接口,定义了四个方法:
type Context interface {
Deadline() (deadline time.Time, ok bool)
Done() <-chan struct{}
Err() error
Value(key interface{}) interface{}
}
2
3
4
5
6
Deadlne
方法:当Context
自动取消或者到了取消时间被取消后返回Done
方法:当Context
被取消或者到了deadline
返回一个被关闭的channel
Err
方法:当Context
被取消或者关闭后,返回context
取消的原因Value
方法:获取设置的key
对应的值
这个接口主要被三个类继承实现,分别是emptyCtx
、ValueCtx
、cancelCtx
,采用匿名接口的写法,这样可以对任意实现了该接口的类型进行重写。
下面我们就从创建到使用来层层分析。
# 创建根Context
其在我们调用context.Background
、context.TODO
时创建的对象就是empty
:
var (
background = new(emptyCtx)
todo = new(emptyCtx)
)
func Background() Context {
return background
}
func TODO() Context {
return todo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ackground
和TODO
还是一模一样的,官方说:background
它通常由主函数、初始化和测试使用,并作为传入请求的顶级上下文;TODO
是当不清楚要使用哪个 Context 或尚不可用时,代码应使用 context.TODO,后续在在进行替换掉,归根结底就是语义不同而已。
# emptyCtx
类
emptyCtx
主要是给我们创建根Context
时使用的,其实现方法也是一个空结构,实际源代码长这样:
type emptyCtx int
func (*emptyCtx) Deadline() (deadline time.Time, ok bool) {
return
}
func (*emptyCtx) Done() <-chan struct{} {
return nil
}
func (*emptyCtx) Err() error {
return nil
}
func (*emptyCtx) Value(key interface{}) interface{} {
return nil
}
func (e *emptyCtx) String() string {
switch e {
case background:
return "context.Background"
case todo:
return "context.TODO"
}
return "unknown empty Context"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 WithValue
的实现
withValue
内部主要就是调用valueCtx
类:
func WithValue(parent Context, key, val interface{}) Context {
if parent == nil {
panic("cannot create context from nil parent")
}
if key == nil {
panic("nil key")
}
if !reflectlite.TypeOf(key).Comparable() {
panic("key is not comparable")
}
return &valueCtx{parent, key, val}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valueCtx
类
valueCtx
目的就是为Context
携带键值对,因为它采用匿名接口的继承实现方式,他会继承父Context
,也就相当于嵌入Context
当中了
type valueCtx struct {
Context
key, val interface{}
}
2
3
4
实现了String
方法输出Context
和携带的键值对信息:
func (c *valueCtx) String() string {
return contextName(c.Context) + ".WithValue(type " +
reflectlite.TypeOf(c.key).String() +
", val " + stringify(c.val) + ")"
}
2
3
4
5
实现Value
方法来存储键值对:
func (c *valueCtx) Value(key interface{}) interface{} {
if c.key == key {
return c.val
}
return c.Context.Value(key)
}
2
3
4
5
6
看图来理解一下:
所以我们在调用Context
中的Value
方法时会层层向上调用直到最终的根节点,中间要是找到了key
就会返回,否会就会找到最终的emptyCtx
返回nil
。
# WithCancel
的实现
我们来看一下WithCancel
的入口函数源代码:
func WithCancel(parent Context) (ctx Context, cancel CancelFunc) {
if parent == nil {
panic("cannot create context from nil parent")
}
c := newCancelCtx(parent)
propagateCancel(parent, &c)
return &c, func() { c.cancel(true, Canceled) }
}
2
3
4
5
6
7
8
这个函数执行步骤如下:
- 创建一个
cancelCtx
对象,作为子context
- 然后调用
propagateCancel
构建父子context
之间的关联关系,这样当父context
被取消时,子context
也会被取消。 - 返回子
context
对象和子树取消函数
我们先分析一下cancelCtx
这个类。
# cancelCtx
类
cancelCtx
继承了Context
,也实现了接口canceler
:
type cancelCtx struct {
Context
mu sync.Mutex // protects following fields
done atomic.Value // of chan struct{}, created lazily, closed by first cancel call
children map[canceler]struct{} // set to nil by the first cancel call
err error // set to non-nil by the first cancel call
}
2
3
4
5
6
7
8
字段解释:
mu
:就是一个互斥锁,保证并发安全的,所以context
是并发安全的done
:用来做context
的取消通知信号,之前的版本使用的是chan struct{}
类型,现在用atomic.Value
做锁优化children
:key
是接口类型canceler
,目的就是存储实现当前canceler
接口的子节点,当根节点发生取消时,遍历子节点发送取消信号error
:当context
取消时存储取消信息
这里实现了Done
方法,返回的是一个只读的channel
,目的就是我们在外部可以通过这个阻塞的channel
等待通知信号。
具体代码就不贴了。我们先返回去看propagateCancel
是如何做构建父子Context
之间的关联。
# propagateCancel
方法
代码有点长,解释有点麻烦,我把注释添加到代码中看起来比较直观:
func propagateCancel(parent Context, child canceler) {
// 如果返回nil,说明当前父`context`从来不会被取消,是一个空节点,直接返回即可。
done := parent.Done()
if done == nil {
return // parent is never canceled
}
// 提前判断一个父context是否被取消,如果取消了也不需要构建关联了,
// 把当前子节点取消掉并返回
select {
case <-done:
// parent is already canceled
child.cancel(false, parent.Err())
return
default:
}
// 这里目的就是找到可以“挂”、“取消”的context
if p, ok := parentCancelCtx(parent); ok {
p.mu.Lock()
// 找到了可以“挂”、“取消”的context,但是已经被取消了,那么这个子节点也不需要
// 继续挂靠了,取消即可
if p.err != nil {
child.cancel(false, p.err)
} else {
// 将当前节点挂到父节点的childrn map中,外面调用cancel时可以层层取消
if p.children == nil {
// 这里因为childer节点也会变成父节点,所以需要初始化map结构
p.children = make(map[canceler]struct{})
}
p.children[child] = struct{}{}
}
p.mu.Unlock()
} else {
// 没有找到可“挂”,“取消”的父节点挂载,那么就开一个goroutine
atomic.AddInt32(&goroutines, +1)
go func() {
select {
case <-parent.Done():
child.cancel(false, parent.Err())
case <-child.Done():
}
}()
}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这段代码真正产生疑惑的是这个if、else分支。不看代码了,直接说为什么吧。因为我们可以自己定制context
,把context
塞进一个结构时,就会导致找不到可取消的父节点,只能重新起一个协程做监听。
对这块有迷惑的推荐阅读饶大大文章:[深度解密Go语言之context,定能为你排忧解惑。
# cancel
方法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返回的cancel
方法是如何实现,这个方法会关闭上下文中的 Channel 并向所有的子上下文同步取消信号:
func (c *cancelCtx) cancel(removeFromParent bool, err error) {
// 取消时传入的error信息不能为nil, context定义了默认error:var Canceled = errors.New("context canceled")
if err == nil {
panic("context: internal error: missing cancel error")
}
// 已经有错误信息了,说明当前节点已经被取消过了
c.mu.Lock()
if c.err != nil {
c.mu.Unlock()
return // already canceled
}
c.err = err
// 用来关闭channel,通知其他协程
d, _ := c.done.Load().(chan struct{})
if d == nil {
c.done.Store(closedchan)
} else {
close(d)
}
// 当前节点向下取消,遍历它的所有子节点,然后取消
for child := range c.children {
// NOTE: acquiring the child's lock while holding parent's lock.
child.cancel(false, err)
}
// 节点置空
c.children = nil
c.mu.Unlock()
// 把当前节点从父节点中移除,只有在外部父节点调用时才会传true
// 其他都是传false,内部调用都会因为c.children = nil被剔除出去
if removeFromParent {
removeChild(c.Context, c)
}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到这里整个WithCancel
方法源码就分析好了,通过源码我们可以知道cancel
方法可以被重复调用,是幂等的。
# withDeadline
、WithTimeout
的实现
先看WithTimeout
方法,它内部就是调用的WithDeadline
方法:
func WithTimeout(parent Context, timeout time.Duration) (Context, CancelFunc) {
return WithDeadline(parent, time.Now().Add(timeout))
}
2
3
所以我们重点来看withDeadline
是如何实现的:
func WithDeadline(parent Context, d time.Time) (Context, CancelFunc) {
// 不能为空`context`创建衍生context
if parent == nil {
panic("cannot create context from nil parent")
}
// 当父context的结束时间早于要设置的时间,则不需要再去单独处理子节点的定时器了
if cur, ok := parent.Deadline(); ok && cur.Before(d) {
// The current deadline is already sooner than the new one.
return WithCancel(parent)
}
// 创建一个timerCtx对象
c := &timerCtx{
cancelCtx: newCancelCtx(parent),
deadline: d,
}
// 将当前节点挂到父节点上
propagateCancel(parent, c)
// 获取过期时间
dur := time.Until(d)
// 当前时间已经过期了则直接取消
if dur <= 0 {
c.cancel(true, DeadlineExceeded) // deadline has already passed
return c, func() { c.cancel(false, Canceled) }
}
c.mu.Lock()
defer c.mu.Unlock()
// 如果没被取消,则直接添加一个定时器,定时去取消
if c.err == nil {
c.timer = time.AfterFunc(dur, func() {
c.cancel(true, DeadlineExceeded)
})
}
return c, func() { c.cancel(true, Canceled) }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withDeadline
相较于withCancel
方法也就多了一个定时器去定时调用cancel
方法,这个cancel
方法在timerCtx
类中进行了重写,我们先来看一下timerCtx
类,他是基于cancelCtx
的,多了两个字段:
type timerCtx struct {
cancelCtx
timer *time.Timer // Under cancelCtx.mu.
deadline time.Time
}
2
3
4
5
6
timerCtx
实现的cancel
方法,内部也是调用了cancelCtx
的cancel
方法取消:
func (c *timerCtx) cancel(removeFromParent bool, err error) {
// 调用cancelCtx的cancel方法取消掉子节点context
c.cancelCtx.cancel(false, err)
// 从父context移除放到了这里来做
if removeFromParent {
// Remove this timerCtx from its parent cancelCtx's children.
removeChild(c.cancelCtx.Context, c)
}
// 停掉定时器,释放资源
c.mu.Lock()
if c.timer != nil {
c.timer.Stop()
c.timer = nil
}
c.mu.Unlock()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终于源码部分我们就看完了,现在你何感想?
# context
的优缺点
context
包被设计出来就是做并发控制的,这个包有利有弊,个人总结了几个优缺点,欢迎评论区补充。
# 缺点
- 影响代码美观,现在基本所有
web
框架、RPC
框架都是实现了context
,这就导致我们的代码中每一个函数的一个参数都是context
,即使不用也要带着这个参数透传下去,个人觉得有点丑陋。 context
可以携带值,但是没有任何限制,类型和大小都没有限制,也就是没有任何约束,这样很容易导致滥用,程序的健壮很难保证;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通过context
携带值不如显式传值舒服,可读性变差了。- 可以自定义
context
,这样风险不可控,更加会导致滥用。 context
取消和自动取消的错误返回不够友好,无法自定义错误,出现难以排查的问题时不好排查。- 创建衍生节点实际是创建一个个链表节点,其时间复杂度为O(n),节点多了会掉支效率变低。
# 优点
- 使用
context
可以更好的做并发控制,能更好的管理goroutine
滥用。 context
的携带者功能没有任何限制,这样我我们传递任何的数据,可以说这是一把双刃剑- 网上都说
context
包解决了goroutine
的cancelation
问题,你觉得呢?
# 参考文章
https://pkg.go.dev/[email protected]#Background (opens new window)
https://studygolang.com/articles/21531 (opens new window)
https://draveness.me/golang/docs/part3-runtime/ch06-concurrency/golang-context/
https://www.flysnow.org/2017/05/12/go-in-action-go-context.html
# 总结
context
虽然在使用上丑陋了一点,但是他却能解决很多问题,日常业务开发中离不开context
的使用,不过也别使用错了context
,其取消也采用的channel
通知,所以代码中还有要有监听代码来监听取消信号,这点也是经常被广大初学者容易忽视的一个点。
文中示例已上传github
:https://github.com/asong2020/Golang_Dream/tree/master/code_demo/context_example